西安老师婚礼现场火爆全网,学生和家长与之背后的三角关系
一场出乎意料的婚礼,一个大大的惊喜,一个发自心底的感恩,一场火爆全网的祝福,都缘于家长一场精心的策划细致的安排,网友的神助攻!我此说并不是说家长不该,而是大赞,学生、家长、老师这三者背后的关系是有多么的让人感慨啊!
19日西安张老师结婚,刚刚结束最后一轮中考的40多名学生奔赴班主任婚礼现场,为老师送祝福,可以说不仅老师感动,现场所有人感动,连万千网友也随之感动,这就是真正的师生情!相比山西朔州老师辱骂学生没有送花,想想还真不配!
一直以来,学生、家长、老师这三者的关系都是个难题,让人难以平衡,不乏冲突。如学生打骂老师的、家长状告老师的、老师辱骂学生的均有其例,以至于甚至老师都成了弱势群体,如此这样的两位教育者又如何的能教育好一个孩子呢?
我一直认为,要想成为好孩子,孩子作为受教育者,家长和老师都要听,“一日为师终生为父”。而要想教育好一个孩子,除了教师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外,作为家长也应该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,两位教育者都应该紧密联系、互相配合、共同努力,学生和家长、家长和老师,老师和学生,少了谁都不行。
如果作个比喻的话,这就是一个护卫少主称王或成就大业的典型,学生是少主,老师和家长就是文臣武将,大家的目的就是兴邦安国共同辅佐他成就大事业,只有这样才算功德圆满,而这里面的关系,你细品是不是有点儿类似。
少主——学生
为什么说学生就好比是这个少主人。学生之所以是学生,就是因为他少不更事,没有能力独当一面,没有知识“武功”将来如何“治国平天下”成就大事,所以他必须学习,从老师那里学习知识从家长那里学“功夫”以驾驭应对社会各色人等,将来出人头地。两边都是长者,都要尊,谁也不能忽视谁。
文臣——老师
为什么说老师是个文臣。老师之所以为师,是因为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。老师就是知识的海洋,知识的宝库,智慧的源泉,是一位睿智的贤者;老师就是那黑暗中的明灯,是他在为你指路,所以你不会走错路。所以好多比喻说老师是蜡烛、是灯塔……其实都有照亮他人的意思。
武将——家长
孩子从一出生就受父母管束教育,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可以说家长是武将最好的例证。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“老师”,家长要教的东西很多,知识能力不如老师那个文臣,但更多的是教孩子如何锻炼自我的能力,教孩子独当一面的知识,一些生活技能、一些学校老师无法或不可能教到的知识。在管教上,家长可以打骂孩子,因为这是义务,自己身上的肉痛的也是你自己,所以没什么可指责的,但是老师打就不一样了。
我通过少主、文臣、武将把师生家长三角关系简单梳理了一遍,也许比喻不是很恰当,甚至很牵强,就好像我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比喻成君王皇帝等,实感有所不妥,因为自古君王帝师将相难相处,伴君如伴虎,这里面的学问更大。老师家长教育孩子还不至于有这么严重。好老师可以教出好学生,但好老师未必能教出个好皇帝。但这也足以说明了三者关系的不可或缺、密切联系。
好老师教出了好学生,再加上好家长的认可,这才有了西安张老师婚礼现场那一幕。想想看,是不是这三者关系都发挥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。当然,这都是发自内心的情感。如果他们不向着同一目标奋斗,互相不认可各自的付出,互相不体谅理解,能有如此一出?作为文臣的老师默默付出,少主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,心里想感恩,就跟武将家长言表,家长也认为多年来的教导功不可没,遂成全其事,帮着少主学生出谋划策,不仅成为美谈,还让三方关系更进一步,这难道不是好事吗?
可见大家都没有成见,都是本着共同目的,希望自己成才,希望学生有出息,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,平时也都是相互尊重、相互信任、相互支持的平等关系。将相和共同辅佐的故事想必大家也都了解,试想一下,如果任有一方不满,会有这样的结局吗?绝对没有。比如张老师婚礼中如果家长不出面,那一群学生怎么可能这么有组织的去,不然不成捣乱了吗?
百姓——网友
最后不得不提一下我们的神助攻,万千网友,吃瓜群众。这就是所谓的黎民百姓,虽然他没有直接参与到教育中来,但此事成为热焦,网友功不可没。“国家兴亡匹夫有责”,作为底层的百姓,向往的都是美好生活,如果有这么好的事,当然值得推崇与鼓励,让其成为天下美谈不就是口口传唱歌颂其功德吗?于是他们的祝福他们的点赞与转发就成就了这一火爆婚礼现场!所以我们在教育中,尽管学生家长老师三角关系有时变得很紧张,有时也可以听听网友的见解,了解一下黎民百姓的观点。
总之,爱就是教育,没有爱便没有教育。不管是少主将相还是家长师生,这三者都必须通力合作,互相尊重,互相理解,互相支持,互相关爱,只有三者形成一种默契,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一个好孩子。
分类:网言网语| 发布:龙三公子| 查看:1979 | 发表时间:2020-07-22
原创文章如转载,请注明:转载自龙三公子博客 https://www.mybabycastle.com/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mybabycastle.com/post/1338.html